證明自己:彭政閔(讀書心得

樸實無華一傳記。

我不是棒球迷。要說我之所以會對彭政閔感興趣,是因為看了某場(大約是國際的)比賽。在那場比賽裡,我忘了中華隊的對手是哪一國,也不記得最後中華贏了沒有(大概率是沒有),唯一記得只有進攻的中華隊局勢不怎麼好。

輪到彭政閔打擊的時候,可能一出局,也可能已經出兩出局,我不是很確定。但反正當時的中華隊士氣低迷,彷彿上場打擊只是走過場,本局注定得分無望。

然而,就在既沒期待也沒活力的氣氛中,彭政閔居然成功把球打出去。這球並沒有穿透對方的防守,可彭政閔還是往壘包衝。想當然爾,這記不怎麼理想的打擊並沒有爭取到太多跑壘的時間,最後的最後,彭政閔是全身往前撲,以一種普通人一定會吃得一嘴土的姿勢,好不容易才上了壘。

那一刻,我突然被打動了。內心覺得震撼,又帶點尊敬和佩服。

老實說,當時中華隊的總分落後(應該是),而本局進攻的打擊數也所剩不多(有人出局,無人上壘),在沒什麼機會進壘得分的情況下,彭政閔奮不顧身的飛身撲壘實在很戲劇性。從理智上來講,得不了分的拼命似乎徒然且沒有必要;但從感情上出發,不放棄任何可能的衝鋒又讓人動容。

對我來說,這段記憶在我心裡的印象之深,甚至遠遠超過任何一場中華隊贏球的畫面。
然後我就記住了彭政閔這個球員。

在彭政閔上壘之後,場邊中華隊的氣氛似乎也為之一變。不僅電視播報的旁白多了點熱情,就連下一棒的進攻也積極起來。我至今還記得電視給了壘包上的彭政閔一個特寫畫面。畫面上的彭政閔脫著護具,沒什麼表情,既沒有飛撲的狼狽,也沒有上壘的喜悅,彷彿他只是做了一件很普通的事。

我其實很好奇他到底是怎麼想的。
但對彭政閔可能什麼也沒想。不管比數是超前,還是落後,他的目標只是把球打出去,然後上壘。

至少書裡彭政閔自述的性格似乎是這樣的。

在這本以彭政閔為主角的傳記裡,執筆的簡政光以「我」的口吻描述了從小到大的成長軌跡與國內外的棒球生涯。由於第一人稱的自述感很重,感覺很像彭政閔跟讀者直接對話。此外,不咬文嚼句的行文非常接地氣,在鄉土味之餘,也給人質樸真誠的閱讀感。

全書依照不同主題,分為十章(含序章、後記)。雖然每章的主題編排大致吻合時間的先來後到,不過由於國際賽、國內賽、傷病時而交錯發生,因此不同章節裡,常會有回頭敘述或時序並行的情況,頗值得留心。

此外,書中所談論的內容基本只聚焦在彭政閔自身的經歷,不過度涉及其他的人事物。因而書裡詳細敘述了「變電箱事件」的前因後果,但對某些重大事件,像是曾經引發社會震動的2009年中職假球案,便一筆帶過。(或許因為這議題實在敏感,也不怎麼光彩。)

也可以說,本書只收錄了彭政閔的八卦,沒有其他人的八卦(欸

其實我還滿好奇球員間或教練間是不是有什麼小故事,但可能有些不能寫吧我猜。而要說書裡最接近八卦的橋段,大概只有追老婆的戀愛線。不過這段也很短,講完鼓起勇氣遞電話號碼小紙條給一見鍾情的空姊,就又被簡單帶過。

欸不是,就這?
怎麼搭訕被描述得好像很容易成功!?

……於是我終於明白跟棒球無關的後續會自動消失在書裡,只有像美和棒球隊,或是國際經典賽,以及兄弟象三連霸,才會有始有終地描寫心路歷程和想法感受。可惜的是,像我這種平時一點都不關心中職賽事的路人,很難感受歷史性的共鳴,最多只能看個熱鬧。

不過讀到書裡描寫彭政閔對球迷的看法,以及跟球迷的互動,還滿有趣的。例如彭政閔起初不太習慣被人要簽名,但卻被前輩盜帥林易增說「現在不簽,以後就沒有機會簽了」,想想覺得有道理,後來就變成來者不拒(笑)之後甚至為了讓球迷有不同的簽名可以蒐集,還特地變化簽名方式,讓單純的簽名球多了份紀念的人情味。

最後,彭政閔在後記提及因為名字叫「政閔」,所以內心總有種想要「證明」自己能力的渴望,像是證明自己能跑得跟別人一樣快,或是證明自己也能上場比賽打棒。這也是書名「證明自己」的由來。在這之前,我其實從來沒注意到名字的諧音梗,也是有點妙。

#彭政閔
#簡政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房間裡的唐吉訶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