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人間(讀書心得
好久沒寫心得了。非常有共鳴的一本書。
以下涉及劇情。
初讀封底文案,以為這本小說談的是人在工業社會中的異化;意即,人失去了自己的個性,只淪為龐大社會機器中的小螺絲釘。
但被騙了。
女主角從頭到尾都沒有失去個性。作者對「奇怪」有深刻的見解。女主角因為看到小鳥死掉不悲傷,而被大人質疑的情節令我感同身受。
我們不一樣。如果一樣,我們之中就一定有一個會突然消失。因為這個世界需要的是獨一無二的人,而不是可以隨便取代的磚塊。其實大部份人都是牆裡的一塊磚。死了,立刻會有人取而代之。我們的存在,並不是無可替換的。其實大家心裡都知道,所以拼命創造所謂的「生命的價值」這種東西來證明自己是特別的。《花樣年華》
(磚塊的寓意來源我猜是來自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這首歌)
我們不一樣──這是本書指出的吊詭──我們不一樣,但我們不接受跟我們不一樣的異類。所以,其實我們都一樣。
在我小的時候,一直覺得「奇怪」是正面的詞,表示與眾不同,是很好的意思。後來我才知道它在社會語脈中是個貶義詞,是「你怎麼會這樣?」「怎麼跟大家不一樣?」的意思。
我第一次發現我的用詞在社會語脈中的落差,這個狀況我到現在還不太適應。我常用我以為(但社會不這麼想)的好詞去形容別人,然後換得別人不太開心的反應。
所以當讀到小說裡,女主角自陳她說話的語氣用詞是菅野和泉的混合體時,我無法不感到驚異和折服。
作者真的很懂。
用詞、語氣、表情、什麼時候該笑、什麼時候該哭,全部都有一套隱而不現的規定。而立下這種規定,使之標準化的,其實不是社會,一直都是人。
我多想離開
這座擁擠的城市
在夜晚努力長出翅膀來
在每一個明天,又怕被當成妖怪
而忍痛將它折斷
〈秘密〉
或許人始終不能理解,也不想理解,超越理解範圍的事物。當異類出現,否定比承認輕鬆,視而不見比試圖了解簡單。所有人都不想改變追求標準的安穩世界,只想合理化那不理解的一切。
小說裡,當妹妹發現女主角(姊姊)和男人同居並非因為戀愛,而女主角一連串詭異的自白令她大受打擊時,她哭著說:「姊……你到底要到什麼時候才會變正常……?」
我好想知道妹妹為什麼要哭。
最後白羽跳出來圓謊,給了妹妹一套符合標準的解釋,於是妹妹就釋懷了。
這個情節安排真的好厲害,好衝突,好諷刺,好有趣。寧可相信陌生人的話,也不想相信姊姊。因為姊姊太奇怪了。(這不可能是我姊姊)
大家都想把女主角變成「正常人」。
因此,與其說女主角為了治好自己而選擇成為便利店員,倒不如說是便利店提供了一個場所使她成功迴避了這個無法理解她的世界。
雖然作者說我們全都是便利店人間,但我反而認為我們全都是苦苦掙扎的白羽。女主角打從心底不向誰尋求理解,這使她活得比白羽幸福。
我不覺得女主角是被異化的人,因為究竟人到底該是什麼沒有人知道。我只是單純羨慕女主角最後找到了她的容身之處,篤定自信,而沒有任何驚懼懷疑。
好像我所追求的也只是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