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位陌生女子的來信(讀書心得 #大雷

有著現代主義色彩的中短篇小說集。

因為上次在《銀幕女神的七個新郎》的心得引用了應該、可能、大概是奧地利作家褚威格(Zweig)的話,突然感覺應該來讀一下他寫的小說。我看的是沉櫻從英譯本翻譯過來的版本,用詞讀來頗古典簡約,跟現今譯文的風格很不一樣。

本書收錄了〈一位陌生女子的來信〉、〈蠱〉(又譯為〈馬來狂〉)、〈奇遇〉、〈看不見的珍藏〉、〈情網〉、〈月下小巷〉共六篇小說。各家出版的中短篇集內容略有不同,不過應該都收錄了這篇與書同名的超有名小說。

〈一位陌生女子的來信〉描述一名作家亞爾收到一封未署名的信件,拆開後發現是不認識的女子向他傾訴愛意。信中提及三次她與作家接觸的往事,然而不管是內向的女孩,還是獻身的少女,又或是成熟的女人,都不曾在作家心中留下痕跡。即便如此,女子還是深深地愛著作家,並等待著某天他會向她發出愛的召喚,那時她必定會義無反顧地回應──可女子終究沒等到那一天。

這篇小說全文幾乎都是女子主觀的傾訴和回憶,身為男主角的亞爾只有開頭拆信和結尾讀完信的時候才出現一下下。而最有意思的地方恰恰在於女子「單方面」的傾訴,它勾起了讀者推敲的興味與無邊的遐想。

信件的開頭,女子表示因為哀傷於兒子之死,痛苦使她感覺命不久矣,因此忍不住寫信向作家表達深埋在內心的愛意──「如果作家不認識她,那為什麼又會說她愛著他?她是否已婚?否則怎麼會有一個兒子?」──滾滾而來的疑惑向讀者湧來。

為了滿足好奇、獲得答案,讀者只能一邊猜測,一邊繼續讀下去──「原來女子幼時已心生愛慕,可搬家後似乎斷了聯繫?……沒想到女子長大回來兩人有了一夜情,但為什麼後來卻說作家不認識她?」──一個疑惑解開,卻帶來更多疑惑。

明明是一封真摯告白的信,可讀者既像在窺探私密,又無法停止追問背後的謎底──或許讀者想要的是一個理由,來解釋一個女子為何會如此深情地愛著一個渣男。(渣男何德何能!?)

在未讀至結尾前,我曾試想過好幾種結局。
也許,女子的信給錯了人,收到信的作家根本不是信中的主角,這荒謬的收尾或者有幾分存在主義的風格。又或者,女子信中的描述全都是不存在的妄想,收信人只是被迫讀了一回她演繹的自我感動的浪漫。還有的可能是,信上的描述都是真的,而女子真情實意的告白之下隱藏著扭曲的恨意與報復──曾經有一份真愛擺在面前,卻不懂得珍惜──於是得知真相的作家只能永遠活在後悔之中。

不過作者所安排的結局卻不屬於上述的任何一種。

  信從他發抖的手中落下來。他深深地沉思了很久。不錯,他模糊地記得一個鄰居的孩子,一個少女,一個舞廳裡的女人──但印象紛亂不清,就像那急流中的石子,很難清楚地想出它的形狀。影子一個個地浮上他的心中,但總不能湊成一幅圖像。他的情感深處的記憶被攪動著,可是仍然記不起來。那對於他好像是夢中的人物,雖然常常夢見,清楚地夢見,但總像幽靈似的沒有真實感。他的眼睛轉到書桌的花瓶上,果然是空著;這些年來,在他生日這天從沒有空過。他不由得打了個寒噤,好像一個看不見的門忽然開了,一陣冷風吹進他這嚴密的室內來,傳來一個死亡的通知,一個不朽愛情的顯示,這個無形而多情的女人,像遠處飄來的音樂似的震撼著他的心靈。〈一位陌生女子的來信〉

END.
這有後悔莫及嗎?好像也沒有。不如說,這種彷彿靜水被投入一顆石子,又或者樹林裡突然吹起沙沙風聲的結尾,很像現代主義的小說風格。再次令我聯想到張愛玲寫的「振保隔天起來,又變回了好人」的結尾。〈一位陌生女子的來信〉只差沒把「明天他依舊是個旅行的花花公子」寫出來而已。

人或許會被一時的情緒觸動,但這份觸動轉瞬即逝。
現代主義或許擅長描繪內心幽微的情感,但它的主人公通常都很現實。

〈蠱〉講述的也是一個跟死亡有關的故事。在馬來西亞遊歷的主角在返鄉的遊輪上遇見了避世的神秘男子,對方形容狼狽、滿懷痛苦,引起了主角的好奇。而經由男子的傾訴,主角得知一段背德且悲傷的秘密──一位醫生因自身的不甘和欲望,不但沒有實踐救人的責任,反而導致女子的隕命。

這男子坦白的罪惡過往也是起因於晦暗複雜的人性。是該責怪失意醫生的鬼迷心竅?還是該責怪有夫之婦的紅杏出牆?又或是該責怪忠心愚僕的無知阻攔?抑或是該責怪年輕軍官的私相授受?每個人好像都無辜,可層層堆疊的無心之失,帶來的卻是死亡的後果。

最最倒楣可能那個從頭到尾被蒙在鼓裡的綠帽丈夫。
但正因為他一無所知,說不定最快釋懷。

另一則中篇小說〈奇遇〉描述一個富裕的公子哥,因偶然的事件與惡意的衝動,打破了一成不變的死水日常,重新找回生命的肆意。本篇乍讀也非常引人好奇(到底是怎樣的奇遇?),看到賽馬場上與有夫之婦的暗中調情,以及賭馬的中獎暴富,非常戲劇化。然後情節又趨於沉澱,主角抱著隱密的罪惡的亢奮,流連在墮落的暗巷,最終順應天性豁然開朗。幾番心緒的轉折既曲折懸疑,又十分細膩生動。

〈看不見的珍藏〉、〈情網〉、〈月下小巷〉篇幅較短,但結構精煉,且情緒飽滿。不論是雙目失明但彷彿歷歷如睹的收藏家,還是捏造情書最後反陷情網的老紳士,又或是後悔痛苦卻吝嗇難改的流浪者,作者都能以舒緩細緻的筆調,在敘述迭宕起伏的情節之餘,給予讀者共感與同情。

坦白說,這本小說集比我想像中好看,但可能小說還是偏向以長篇為王,擅長中短篇的褚威格在臺灣實在沒什麼名氣。有點可惜。

#史蒂芬.褚威格(Stefan Zwei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房間裡的唐吉訶德 的頭像
    房間裡的唐吉訶德

    人生最痛苦的不是失敗,而是我本可以。

    房間裡的唐吉訶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