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問,為什麼(讀書心得

領導企業的原力。

因為先讀了《找到你的為什麼》,讓我先入為主地認為本書的目標也是追尋內心、啟發成長;然而,剛讀開頭就非常不對勁地發現,作者想講的其實是如何獲得商業的成功。

只是用心靈動機來包裝而已。

大概作者也深諳「以感性操控理性」的技巧,所以厚厚一本書不直接教人如何賺錢,而是教人如何說一個讓自己和他人都信服的故事(而大眾會為此買單)。說白了,本書的邏輯是把「為什麼」和「領導力」掛勾,強調「找到自我的理念」是構成領導力的關鍵,而擁有領導魅力的人能激勵人心,帶領企業打造出具有影響力的產品。

然後作者就在書裡瘋狂吹捧賈伯斯。
(這是什麼置入性行銷嗎?)

隨後作者又利用人類大腦結構(非常簡略又粗糙的類比),從生物和精神層面歸納出「黃金圈」理論。作者「黃金圈」分為三層,由內而外依序是:為什麼、做什麼、怎麼做。

毫不意外地,作者認為核心層的「為什麼」是引領成功的秘訣。

本書反覆使用蘋果成功的例子來為黃金圈理論背書,並一再強調「吸引人的,不是你做什麼,而是你為什麼做。」作者認為,吸引大眾掏錢的,不是商品,而是理念。

……身為一個消費者,我有權反駁:「我掏錢當然是為了買商品啊!」
如果蘋果的商品很爛,任憑它理念救世,誰會買啊!

本書讀到後面,我的內心只剩下滿滿的吐槽。作者「以理念為尊」的主張,往虛幻的方面來說,很像西方中古世紀的贖罪券。現代人可能很難想像,大眾會為印有贖罪(但完全沒有實際功能)的廢紙掏錢,而且這還是當時教會十分重要的斂財來源。

而往實務的方面來說,作者可能沒有聽過「好心辦壞事」這個俗諺。即便你再怎麼心志高遠,仍有毫無作為或走上歧路的可能。換句話說,愛不是說說而已,得拿出實際的成果來。因此,我認為在消費行為中,商品理念並非像作者強調那麼重要,而每個消費者自有一把衡量金錢和商品的性價比的尺(而且還常常跟它牌比較)。

全書用商業的成功來推銷(佐證?)黃金圈理論,但我認為「為什麼」的概念比較偏向個人自我實現的心靈成長。至於自我實現是否和商業成功互為條件,倒也不盡然。


#賽門‧西奈克(Simon Sinek)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房間裡的唐吉訶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