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躲在蚊子後面的大象(讀書心得

 

躲在蚊子後面的大象(讀書心得

萬事有其因。

本書以「蚊子」和「大象」為喻,說明因為表面小事所激起的負面情緒,其實背後都有深層的心理原因。這就好比與人相處時,為了避免說錯話「踩雷」,得先了解他人的「雷點」。

然而有些人並不清楚自己的雷點──直到地雷被引爆。

  設想和規則基本上決定我們對現實的圖像:我們可認知、感覺、期盼、期待者為何,以及在各種情況下該做什麼。在我們一生中,我們塑造出個人的處理及行為模式,亦即所謂的基模,遇上特定情況,我們就自然而然地加以運用。基模協助我們將世界及自我感知為熟悉,是我們在世界上的行為指引基礎。基模由我們生活歷史的經驗總合而成,基模受到模範(在生命最初幾年,我們主要透過模仿關係人來學習)的影響,映射出如何和自我相處,以及我們所學到如何作出反應的方式。正面和負面經驗都在基模當中被處理和儲存,所產生的模式會長久維持,直到現實改變,要求模式加以調適,這時人會感到迷惑或者不安。我們因此經常緊緊攀附著這些模式,即使它們帶來的弊多於利。無法融入現有基模的就會被排除,或是被轉詮釋。《躲在蚊子後面的大象》

  藏在蚊子裡的大象,牠的根源在於,在不同生命階段,在面對重要需求時所發生的負面經驗。損害這些需求留下痕跡:受傷點以及自我保護的內建程序,二者一旦被啟動,我們就為基本需求獲得重視和滿足而奮鬥──但自己卻經常說不出名堂來。我們不問在不愉快或受傷的情況下真正需要什麼,反而試著盡快防禦這種沉重的感受。根據經驗,大部分的人很難認知這般蒜皮小說,指出基本需求受損。《躲在蚊子後面的大象》

因此,作者試圖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那些掩蓋在「小事件」之下的「大需求」,並歸納出七種典型。而透過實例說明,讀者既能看見每一種典型的「雷點」,同時也能了解那些「雷點」之所以形成和爆炸的原因。

至於本書的後半部分則是由實例分析轉為理論實作。讀者可以借著「蚊子」或「情緒」找出「受傷點」和「保護機制」,並重新審視個人的生命經驗,從而勾勒出自我的「大象」。此外,作者亦提供了照顧「大象」的參考,讓讀者得以從容面對內在需求。

雖然原文初版距今已經超過十五年,但仍不失為理論與應用兼具的好 書。只可惜中文翻譯不佳,許多段落字句不流暢,頗妨礙閱讀。

#恩斯特弗利德.哈尼許(Ernstfried Hanisch)
#艾娃.溫德爾(Eva Wunderer)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房間裡的唐吉訶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