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生的金智英(讀書心得

女性與標籤。

老實說,我不知道這本書為什麼會紅。讀完之後,我覺得類似議題的女性小說在台灣已經很多了。不論是成長、生活、工作、家庭、婚姻,寫女性弱勢或遭受不平等待遇的小說或散文都不在少數,而本書基本上也圍繞著這幾個節點,既沒有特別突出的地方,也沒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概念。

這讓我不禁懷疑,難道韓國從來沒有這類小說嗎?否則為啥一出版就搞得很轟動?還翻拍成了電影。

身為一個選修過女性主義的學院派,我實在不認為這本小說有什麼獨到或高明之處。這麼說雖然好像很不厚道,但不管是弟弟獨佔資源,爸爸掌握話語權;又或是工作上司都是男性,負責打雜都是女性;抑或是生兒育女、相夫教子的傳統偏見和社會歧視,每一處作者試圖突顯性別意識的情節,讀起來都像是萬年不變的老梗。

我感覺自己已經看了類似的橋段上百次。
同樣的表現素材。同樣的呈現方式。同樣的性別議題。

要是這個男尊女卑的社會不改變,是不是文學表現也就只能一成不變?吊詭的現象是:如同女性被大眾標籤化一樣,女性主義的小說彷彿也只是一再重覆同樣的標籤,凝滯地宛如一灘死水。這是我不喜歡女性主義小說的原因。但其實我個人不討厭女性主義,甚至挺支持性別平等的。

所謂的買珠還櫝,大概就是這麼一回事。

在一般讀者眼裡,身為包裝的櫝(小說)根本沒有增加珠(女性議題)的吸引力,反倒是提升了賣珠的難度。於是乎,會買單的讀者,十之八九本來就是女性主義的支持者。而像我這樣的中立讀者,基本上不會看這類的書(因為我覺得我已經知道它要講什麼了,而看完之後發現它確實也就是那樣)。

要不是這本書好像很出名,我其實不會看(萬惡的商業資本廣告宣傳)。然後趕完流行,發現內容卻很無趣,就越來越感覺「女性主義小說都寫一樣的東西」(貼標籤),於是就根本不想再看類似的題材了。

#趙南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房間裡的唐吉訶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