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象小姐與黑鳥先生(讀書心得

 
書名用的是披頭四(The Beatles)的梗。
 
不過如果你跟我一樣也看不出這個梗,那也沒關係,還是能享受本書的閱讀樂趣,反正書裡有解釋:〈我是海象〉出自約翰藍儂的歌;〈黑鳥〉則是保羅麥卡尼寫的。
 
〈黑鳥〉我覺得滿好聽的,但〈我是海象〉曲風有點微妙(雖然不難聽,但好像不會讓人想聽第二次)。
 
我對披頭四非常不熟悉。但每次讀到提到披頭四的書,我都會產生一種「是不是應該趁這個機會再好好聽一下他們的歌」的念頭。因此我會去音樂網站搜索書裡提到的曲目,然後花時間聽完幾首歌,最後再次確定我真的沒有很愛披頭四,像是〈A Day In The Life〉 我就覺得不好聽。
 
然而我從來沒看過有哪本小說裡提到麥可傑克森,所以千萬不能小看披頭四無遠弗屆的影響力。
 
或許因為本書的作者是個音樂人(披頭四樂迷?),書裡採用了披頭四的歌曲區分章節,可是由於我對披頭四毫無研究(再次強調),因此我也不確定這些歌曲是否跟各章內容有所呼應?就我讀起來的感覺,只是把它們當成分節標記而已,跟第一章、第二章的稱謂沒有什麼不同。(用這種輕率的讀法是不是有點對不起作者?……如果作者真的暗藏什麼巧思的話)
 
回到正題。
 
本書敘述了一個熱愛音樂的十歲女孩與一個男同性戀演員的相遇。他們兩人在現實裡有許多相似的相反之處:前者家中的錄音室即將被拆遷,後者放火燒了自己的房子;前者擁有的「高度優異自傳式記憶(HSAM)」能完全記住三歲之後所經歷的大小事,後者則因愛人席尼突然的病逝而試圖逃離所有的記憶。
 
當什麼都記得的女孩瓊恩遇上什麼都想遺忘的男子蓋文,一段超越年齡且治癒心靈的友誼就此展開。
 
我個人非常喜歡瓊恩。雖然她只是個十歲的女孩,但卻非常有主見,單純直率的性格容易讓人心生好感。即使小孩的言行時而頑固,可並不幼稚,我認為作者把她寫得非常有魅力。瓊恩在蓋文暫住家裡的期間,以分享「她與席尼的回憶」當交換條件,要求蓋文跟她搭檔寫歌。
 
  「幫我寫歌。我們可以組隊,你當保羅.麥卡尼,我當藍儂。我是海象。」
  「我以為海象是保羅。」
  「不是,約翰才是。但你可以當黑鳥。」《海象小姐與黑鳥先生》
 
這裡涉及到一個問題,就是〈我是海象〉這首歌到底是誰寫?小說後半,蓋文告訴瓊恩,〈我是海象〉其實是保羅寫的,而且他也覺得瓊恩比較像保羅。
 
但反正我不知道歌是誰寫的,也不知道用披頭四來對照小說人物是不是有什麼隱喻(?)即使不管這些,這本小說讀起來還是滿好看的。
 
從瓊恩的回憶裡,蓋文發現席尼生前似乎對他隱瞞了一些事,而除非找到真相,否則他無法心安。於是蓋文開始依照瓊恩所訴說的細節,透過種種的蛛絲馬跡,最後終於發現席尼隱瞞之事,並且從而正視了自己的內心。
 
此時瓊恩正為了留下家裡的錄音室前往攝影棚,一心想著如果有錢,就能保住充滿她和爸爸音樂回憶的錄音室。
 
小說的最後,瓊恩明白即使別人不記得也不代表一切會改變或消逝,而蓋文則開始接受記得也不是那麼可怕的一件事。此時此刻,我們身邊有音樂,有親友,足矣。
 
 
#瓦爾.艾米奇(Val Emmich)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房間裡的唐吉訶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