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En man som heter Ove
頑固老頭的找死不成。
本書雖然是長篇小說,但卻是以一小段一小段的情節所構成,所以乍讀之下大概會有些摸不著頭緒。不過作者的筆觸相當犀利幽默,俐落的行文裡內斂著深厚的溫情,只花了短短的50頁,就讓我的觀感從「莫名奇妙」變成「被打動」。
主人公歐弗的性格古怪且稜角分明(當然,他一定會否認他有任何古怪之處),他看不慣一切不守規矩的任意妄為(這天殺的世界有太多不正常的人!),並且每天勤懇工作從不休息就像個發條時鐘(這不是理所當然的嗎!)。直到某天,他深愛的妻子因病過世,不久後公司也把他辭退。沒有了生存的意義和責任,歐弗決定自我了斷。
自殺的心意可以果決,但自殺的準備卻不能不講究。
歐弗計畫上吊,所以他得先在自家的天花板裝上掛鉤。接著為了避免在他死後地板被來來去去的鞋印和車輪刮壞,他還得鋪上塑膠布。至於屋子的電話和瓦斯早已被他停掉了,他決不會多花一分錢給那些公司。好不容易萬事俱備,煩人的敲門聲卻三番五次地打擾,逼得他不得不放下手邊的自殺。
這略顯荒謬的劇情讓我聯想到電影《伊麗莎白小鎮》。電影裡的主角被女友分手又被公司開除,也是一心想死,所以把刀子綁在運動腳踏車上準備踏板自殺。沒想到被狂響的電話打斷,發現爸爸居然先死了,於是只好回鄉處理後事。本來想著回來繼續死,結果最後還是沒死成。
這本小說也是一樣。
歐弗上吊失敗後(都怪偷工減料的繩子),陸續嘗試了引汽車廢氣(結果無奈當載客司機)、跳軌(居然有人比他先摔)、服藥(瓶子都開了又不得空閒)、舉槍(被無家可歸的小子上門借宿),自殺的手法多元,但無一成功。於是乎,計畫中的死亡只能一次又一次延遲。
小說的中文書名「明天別再來敲門」取的是意譯而非直譯,引申的便是「一次次敲門所帶來的『明天』」,因為想自殺的歐弗本應活到今天為止。然而,各式各樣不請自來的「敲門」不斷闖入歐弗的生活,就連看似平常的瑣事,也能成為大條的代誌。
即便妻子的逝世讓歐弗心碎,可是妻子的所喜所愛依舊深深影響著他,使他無法對這些麻煩──包括但不限於她曾經的好友、她教過的學生、與她相似的孕婦,還有那隻煩人的貓──袖手旁觀。
歐弗無奈,歐弗詛咒,歐弗生氣,歐弗不耐煩,可這些亂七八糟的人事物終究引領著他抵達了下一個明天,給予了他繼續活下去的理由與安慰(雖然歐弗絕對不會承認)。
本書在敘事上有著今昔交錯的結構,但並不拘泥於一個回憶章穿插一個當下章的形式,不僅讀起來較為靈活不呆板,更恰如其份地在嘲諷與感人的轉換之間搭起了一座橋樑。而在劇情的安排上,作者藉日常事件小題大作,透過衝突與反轉呈現人物的所做所思,既簡潔又深刻地描繪了平凡的獨一無二。
#菲特烈.貝克曼(Fredrik Backman)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