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找到你的為什麼(讀書心得 

 

找到你的為什麼(讀書心得

探索自我的工具書。

本書是《先問,為什麼》的續作,主要談的是實踐方法,而非理論概念。老實說,《先問,為什麼》在我想看但還沒看的書單上,而在此之前,我並沒發現這兩本書的關聯,也沒注意到作者其實是同一個。

 
雖然我抱著「既然這樣那也沒辦法」的心情順其自然地讀下去了,但如果可以的話,或許還是先讀《先問,為什麼》會比較好。

言歸正傳。
作者們(傳道者與他的夥伴)在書中延續了《先問,為什麼》的主題,也簡略地說明了「黃金圈理論」,以及「為什麼」之所以重要的原因,接著便開始引導讀者展開「為什麼」的探索之旅。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為什麼,一個深植於心的目標、動機或信念,是熱情與靈感的來源。你可能還不知道自己的為什麼,或者還不曉得怎麼用言語表達。但我們保證,你一定有。《找到你的為什麼》

全書的內容主要分成「個人的為什麼」跟「團隊的為什麼」兩部分,前者是從問答形式的兩人對談,發掘自我的熱情與動機;後者則是藉由小組討論與成員分享的工作坊,聚焦公司或企業的理念與目標。

簡言之,本書最大的主旨是協助讀者釐清自我的三觀,並促使讀者重視檢視你的三觀和你的工作是否匹配:匹配的話,工作便容易令你獲得成就感;不匹配的話,工作就只會帶給你煩悶和痛苦。

  快樂與成就感的差別,就像喜歡和愛的差別。舉例來說,我們不見得總是喜歡自己的孩子,但我們確實一直愛著他們。我們不見得每天都能從工作中獲得快樂,但是可以每天因為工作而滿懷成就感,只要這份工作能讓人覺得自己對某樣超越個人的事物有貢獻。(這也是為什麼,即使按照薪資、地位這類標準來看,我們可能很成功,卻還是覺得不滿足。成就感來自於從事的工作與我們的為什麼直接相關。)《找到你的為什麼》

透過書中具體的步驟和做法,讀者可以回顧成長經歷裡影響自己的重大事件,並從中提煉出主題(即是信念的前身),然後用一句有共鳴的話表達:「我想____,這樣會____。」

  句型的第一個空格,是你為他人生活所做出的貢獻。第二個空格則表示你的貢獻帶來的影響。《找到你的為什麼》

工作的本質即是為他人貢獻。但在貢獻的同時,也必須找到價值感。此處的價值感,指稱的不僅是有形的金錢,更包含無形的影響(這個影響還需要被自我的三觀認可)。如果人沒有從貢獻中獲得足夠的價值,就很容易懷疑人生。

此外,關於工作和貢獻的探討也讓我聯想到《離開公司,我過得還不錯》這本書。作者先是因為失去熱情離開公司(不知道一直工作的人生是為了什麼),其後又因為沒有工作喪失貢獻和意義(不知道不工作繼續生存又是為了什麼)。

所以說,為什麼大概真的是非常重要。
人總得有個催眠自己說服自己的理由。

整體而言,本書相當淺顯易懂,實用性也不錯,可當作探索職涯的參考。至於後面講述「團隊」如何舉辦工作坊我讀得比較草率(因為用不上),不過有些案例分享的小故事頗真誠生動。

#賽門.西奈克(Simon Sinek)
#大衛.米德(David Mead)
#彼得.道克(Peter Docker)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房間裡的唐吉訶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