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藝術(讀書心得

 
筆記般的精巧之作。
 
我本來以為作者是美國人,但看了書裡插圖上的文字,才發現原來作者是德國人──這,簡直是活生生的思考偏誤:因為市面上有很多翻自美國出版中譯書,所以一看到翻譯書就覺得作者是美國人。(美國書的曝光率影響了我的判斷)
 
所以在做出結論前,得先搞清楚直覺的來源。
 
本書講述了52個思考偏誤。每個論點的篇幅都非常短小精悍,不但在實例中融入了日常生活經驗,同時也能言簡意駭地切中核心,令人在恍然大悟之餘,感同身受地看見自己思考慣性的漏洞。
 
雖然洋洋灑灑寫出了這麼多應該留意的思考偏誤,不過作者也在結語中自承,即便是他,也無法百密無疏地將事情想得周全。因此,他建議讀者不必為了追求完美而過於焦慮,只要在決定大事前,謹慎省視思路即可。(不然是要叫人怎麼活XDD)
 
我個人認為本書很適合當成小品文或筆記書來閱讀,一次不必看太多章,或許會有醍醐灌頂之感。此外,書裡的部份論點跟《橡皮檫計畫》裡提到的捷思法有關,亦可以當成補充或衍伸的閱讀。
 
最後不免俗地寫個筆記。
 
@倖存者偏誤:由於成功者的經歷被大量曝光,誤使人以為成功很容易。
@倒果為因偏誤(游泳身材的錯覺):代言人不是因為用了化妝品才變美,而是因為美才會被找去代言。
@過度自信偏誤:高估自己的預測或判斷。
@社會認同偏誤:多數人說A,自己就難以說B(即使A不對,你認為B才對)。
@沉沒成本謬誤:投入越多越捨不得抽身(所以不該留戀過往)。
@互惠綁架:人很難抵擋虧欠感,容易因此做出不理智的決定。
@確認偏誤:忽視與自己認知不符的事實(只看見自己想看見的)。
@對比偏誤:誤以為促銷價就是利多(不應該考慮原價,而應專注折扣本身)。
@控制的錯覺:沒有用的按鈕卻覺得一直按了有用(一切都是心理作用)。
@激勵過敏傾向:實報實銷給教練、律師、顧問會激勵他們為了有利可圖而製造額外的問題(最好的方式是給一筆固定金額)。
@均值回歸&賭徒謬誤:某些事物會在極端波動後回歸均質(例如小病症或四季氣候),但某些事物卻可能反覆出現極端值(硬幣連續出現20次反面)。
@討喜偏誤:對方表現出喜歡你,容易讓你也喜歡他XD
@輕忽機率偏誤:對事件的描述印象深刻(墜機意外),而對風險/機率無感(墜機的機率其實很低)。執著於零風險的安全感,卻往往為此付出過高的成本。
@錨定偏誤:慣於用熟知的事物當出發點,來推估出未知的事物(即便是毫無關聯的線索依然有效,例如試圖用電話號碼來推斷某個歷史紀念日)。
@歸納法偏誤:傾向從個別觀察來推斷整體(但一切可能都是個局)。  
@社會性懈怠:人會藉著團體混水摸魚,但又不會完全不出力(因為完全沒績效的人會被注意)。在處於一個人的狀態跟處在一群人裡的狀態下,人類的行為模式會完全不一樣。
@指數增長偏誤:人對於指數增長的事物缺乏概念(例如一直將紙對摺42次的距離可以抵達月球。雖然實際上摺不了)。較易理解的方式是用增長的百分率除以70。例如:每年的事故率增長7%,將7除以70:7/70=10。意即10年後的事故率會比現在多出1倍。
 
 
#魯爾夫.杜伯里(Rolf Dobelli)
 
 
歸納法-你要如何把別人的一百萬弄進自己的口袋裡X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房間裡的唐吉訶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