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閒暇與無聊(讀書心得

 
推薦給喜歡內省,時常思索自我的人。
 
雖然本書探討的主題是無聊,但作者論述的方式意外有趣。我很喜歡這類探討人的內在狀態的書,像是心理學、人類學、精神分析等等。這類乍看之下很複雜難懂的學問,事實上卻常常和自身所處的情境異常契合。
 
人因為勞動很疲憊,想要追求閒暇,但卻又因閒暇而感到無聊,於是為了排遣無聊,便又想要找事做。(無限迴圈?)
 
作者在書裡引用巴斯卡的話:「人類的不幸或諸如此類的煩惱,不論何者其實都是因為人類沒辦法老老實實地待在房子裡所導致的。要是可以乖乖待在房子裡就好了,卻做不到。為此沒事找事地給自己添了不幸。」
 
真是太厲害了,巴斯卡。一針見血啊。
 
雖然好逸惡勞是人的性格,但人類更忍受不了被放置在虛空之中的處境。於是無論如何都想追求一個讓自己能全力投入的事物,並藉此得到滿足。人類是矛盾的。所以人才會一邊批評狂熱的徇道份子,一邊卻又暗自羨慕他人擁有足以為之燃燒生命的信念。
 
本書從人類的發展歷史(游牧與定居)、社會型態(勞動與消費)、生物構造(感知與大腦訊號)各領域,旁徵博引了很多學術理論來討論「閒暇」(由時間決定)和「無聊」(由意識決定)這兩種狀態。光是介紹學術理論的部分就滿值得一看,更難得的是,作者沒有犯下「能入不能出」的毛病,非常認真地在書末做出了結論。
 
不過我非常不建議只看結論。因為結論講白了就是中庸之道。(看吧,你一定一點都不明白也完全不能體會,八成認為我在講什麼鬼廢話對吧?)
 
此外,我非常喜歡新版增補的〈傷與命運〉。裡面提及為了習慣自我身體與他人關係,人不可避免地變得負傷累累。持續性的傷痛的回憶成為人無可逃的命運,於是追求其他陌生的刺激反而變成減輕傷痛的快感。(這道理就跟為了避免無聊的痛苦於是去找事情做一樣)
 
 
備註:
這篇心得好像寫不出這本書好看的特色。不知道如何精準表達。
如果要一章章挑出我認為精彩的地方,讀起來又會瑣碎得像文本分析。實在不太想這樣做。想輕鬆一點把握主要概念和整體印象。但對象是學術書所以很難。
另開讀書筆記。
 
 
#國分功一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房間裡的唐吉訶德 的頭像
    房間裡的唐吉訶德

    人生最痛苦的不是失敗,而是我本可以。

    房間裡的唐吉訶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