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貝多芬(讀書心得

 
小品般的推理作。
 
以推理小說而言,這本小說的篇幅輕薄,彷彿還沒讀到作者的鋪排和詭計,故事就已經結束了。我本來想用流星來比喻,但仔細想想,卻又沒有那般光彩奪目。
 
本書採取的敘事角度與《福爾摩斯》系列有點類似,以主角鷹村(助手)的觀點描述轉學生岬洋介(偵探)的行動。然而,令人頗感新奇有趣的地方是,由於兩人都是高中生,當鷹村在(向讀者)描述岬的行為舉止時,經常帶入青少年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對好友的優秀與有榮焉,另一方面卻又暗地感到嫉妒自卑。而這種矛盾心理表現在外在,就變成了一種既吐嘈又坦護的態度。
 
比起殺人案的設計,我倒認為這兩人的互動寫得更自然流暢。
 
在尋找兇手的過程裡,岬為了洗清自己的嫌疑而開始調查,鷹村則成了陪同的助手。兩個高中生調查命案的設定雖然有點不合邏輯,但由於被害人是兩人的同班同學,加上岬有著檢查官兒子的家庭背景(即使他跟父親勢如水火),讀著讀著好像也沒有這麼突兀了。
 
由於嫌疑犯的候選人很少,更令人疑惑作者如何安排一個出乎意料又合情合理的結局。推理小說最困難的地方在於:給太多線索,讀者一下子猜出兇手,便嫌棄作者沒有創意;而線索太少,讀者無跡可尋,又會批評最後突然冒出的兇手缺乏邏輯和說服力。
 
對我而言,這本小說的結局比較偏向第二種。
 
雖然也不是完全不合邏輯,但不得不說,這個邏輯是最後的最後才加上去的。作者很聰明,事先留下了一個可以橫加一筆的空白處。只是即使填上這個空白,帶給人的也只有一點點的意外,卻沒有猛然一驚的衝擊感。
 
青春感十足,可惜推理稍嫌平淡。
 
#中山七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房間裡的唐吉訶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