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生有地圖(讀書心得

  人們尋求建議的胃口似乎永不滿足。我們會看電視上的「專家」,希望找到關於人際問題、財務困難和性功能障礙的解決之道;會讀報上的專欄,參加研討會;求助於自我改進的網站;還會買書。
  請容我做個告解:我自己也有這方面的癮頭。……對於我感興趣的每個主題,你都可以在我的書架上找到一本相關的忠告式書籍。我的家人已學會對我大聲朗誦報紙上的最新秘訣充耳不聞,不管是規畫技巧、紓解壓力、退休投資或其他當天剛好寫到的問題。我知道不止我會做這種事,每個人似乎都在尋找人生複雜問題的解答。《如果人生有地圖》

 

序章裡對人們汲汲營營追求人生解答的描述令我感同身受。不知道從何時開始,我也有這種傾向,因為懷疑自己的各種決定,所以拼了命地尋求各種建議:問同學、問朋友、問同事,甚至會問陌生人。然而最令人煩惱還不是問問題,而是常常問完別人之後,非但無法下定決心,反而更因為五花八門要答案,變得更加猶豫不決。
 

當然,每個人在說完自己的建議後,通常都會補上一句:「這只是我自己的想法,你不一定要照著我的建議去做。你必須自己想清楚,然後做決定。因為這是你的人生。」
 

即使如此,我依然時常為了做決定而感到焦慮不已。
 

人人都希望自己做出好的決定,得到好的成果,問題在於,到底要怎麼樣才是好的?別人覺得好的,自己不一定覺得好,可是一個人要完全掌握自己的命運又是何其困難?更何況,人其實常常搞不清楚自己到底要什麼……。
 

  既然我們擁有這麼多專業的諮詢顧問,為什麼仍然有那麼多人不快樂?在這場筵席上滿到溢出來的忠告,似乎讓許多望眼欲穿的人們更感飢餓。《如果人生有地圖》
 

人有一種奇怪的本能。當事情還沒發生,就會不由自主地幻想它可能發生的情況,那情況可能是欣喜的美夢,也可能是憂慮的惡夢──這是很多人心中有關未來的形象。明明只是白日夢而已,卻能讓人忽喜忽憂,而更可怕的是,憂的情況似乎還佔絕大多數,所以人們才會為了掌握未來而尋求建議。
 

而在這本書裡,作者所訪談的「人生專家」是一群年近百歲的長者。作者將他們的意見彙集成書,並認為這些見解「以現實生活為基礎,經得起時間考驗」,同時「對美好人生提供了解方」。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都對這群專家的長者身份深信不疑,直至打字的此刻,我的腦中才突然冒出一個念頭:這群專家,其實也可以說是從未來而來的人。比起很多年輕人對「未來」的印象是模糊不清的幻夢,他們已經歷了「未來」,而清楚地知道「未來」到底是什麼。
 

這個發現令我感覺十分有趣,而《如果人生有地圖》是一本貨真價實的未來之書。
 

就我個人而言,裡面關於工作的見解對我來說很有幫助──「任何時候,過得充實愉快的時間,都勝過金錢」。接著我決定離開這個人際關係令人窒息的職場,找下一份工作──「真正的悲劇不是我們發現做了不對的工作,而是留在原地不動」。當我開始準備履歷,真正行動起來的時候,就非常深切的感受到一股變化的空氣,心情也不再像一灘絕望的死水。
 

雖然我也不知道下個工作會不會比較好(沒有人知道),但跟坐困愁城比較起來,在行動展開的當下,一種積極的精神會讓人感覺比較好。
 

「因為害怕而不行動,只會讓人更害怕。」
忘了在哪裡曾聽過這種說法,當時還不太能明白,但現在倒是有點了解了。

 

#卡爾.皮勒摩(Karl Pillemer Ph.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房間裡的唐吉訶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