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影書(讀書心得
罪與罰與瘋狂與巧合。
封面說,這是作者最憂傷也最療癒的作品;但我看完的心情只有沉重,且不知道療癒的點在哪裡。書中人物的際遇,像極了兩句堪稱經典的語錄,一是「上帝為你關了一扇門必會為你開另一扇窗」,二是「上帝要毀滅一個人之前必先嘲笑一番」。
主角季默是個大學教授,但在摯愛的妻兒因空難去世後,他過上了一蹶不振的生活。找不到意義的每一天宛如行屍走肉,直到某天他被海特曼恩所主演的喜劇默片逗笑,於是研究海特曼恩的作品便成為季默逃避悲傷和痛苦的契機。
季默依靠寫書治癒傷痛,雖然效果有限,但隨著時間經過,他逐漸變成一個看似正常的人。然而,就在他完成關於海特曼恩的研究著作後,一封自稱是海特曼恩妻子所寫的信找上了他,信中邀請他前往海特曼恩的隱居地拜訪。
──但,失蹤的海特曼恩不是早就已經死了嗎?
在小說的前半部,海特曼恩宛如《碧血劍》裡的金蛇郎君──本尊已逝,只餘江湖傳說;而在小說的後半部,不僅揭開了復甦亡靈的失蹤謎底,更進一步回憶了海特曼恩混亂失序又曲折離奇的一生。身為研究者的季默從一開始的懷疑,到拒斥,到好奇,到置身其中,整個事件如同失速的飛霄飛車,被荒誕的引力高高拋起,而在虛無的盡頭墜落。
或許,世上有那麼一種漩渦,令人目眩神迷。即便可能粉身碎骨,仍會不由自主地踏入,宛如飛蛾撲火。
在電影敘事的描寫上,作者成功地以靜態的文字表現了動態的畫面感,非常厲害。不論場境的調度,或是運鏡的切換,既生動靈活,與情節的搭配也相得益彰,讓讀者彷彿身歷其境地「讀」了一場電影。這大概是本書最精彩,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特色。
季默為海特的電影寫了許多註腳,卻遠遠比不上現實造化弄人的命運。尋找救贖與真相的旅程,最終換來的只有沉重的空洞。
人生是一根蠟燭。
點亮的光明是幻夢,燃燒的灰燼是痛苦。
#保羅.奧斯特(Paul Au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