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別急著吃棉花糖(讀書心得
延遲享樂的意義。
本書的內容始於一個史丹佛的實驗。實驗裡,工作人員告訴受試的小孩,如果馬上不吃掉手上拿到的棉花糖,就可以再拿到一個棉花糖當作獎勵。
1+1=2。
這看似是一筆很划算的交易,但卻不是所有的小孩都能抗拒「即刻」的誘惑,並承受「等待」的煎熬。
本書以虛構人物「老闆沛辛」與「司機阿瑟」之間充滿哲思的對答,帶出「棉花糖理論」如何影響人的當下與未來。在實驗裡,立刻吃掉手中棉花糖的小孩無法得到後續的獎勵,而克制慾望的小孩則能獲取更多的棉花糖——這兩個截然不同的選擇被認為是成功於否的分界點:前者急功近利,因小失大;後者厚積薄發,高瞻遠矚。
在這個大多數人都耳熟能詳的實驗裡,「忍耐」似乎是一個被重點提取的關鍵詞。其後跟著的,大概還有「克制」、「理性」、「努力」、「不能放縱」……等等,諸如此類的勸世詞。雖然我認同這些字詞,也認為本書用對話故事傳達理念的沉浸式寫法十分有說服力,不過囤積棉花糖其實並不是人生的目的。
棉花糖如果不吃,就會壞掉。
所以及時行樂跟延遲享樂一樣重要。
老實說,人常常很難認清自己的處境。
有時候堅持是為了成功,有時候放棄也是為了成功。有時候不成功所以不快樂,有時候以為成功就會快樂,有時候成功了還是不快樂,有時候快樂了但有罪惡感(通常是熬夜追劇打電動的時候)。而棉花糖理論或許提供了一個解答——當你不知道怎麼做比較好的時候,延遲享樂會是一個比較穩妥的做法。
相較棉花糖實驗這個主題,更令我印象深刻的反而是書裡提到的另一則父子故事:
「阿朗說,那一次,他父親要他開車,載他到離家十五公里遠的辦公大樓開會,大概是九英里的路程。到了以後,他父親要他把車開去修理廠,在那裡等車修理好之後,下午五點再準時來接他,絕對不能遲到。阿朗的父親特別交代了這一點,因為他的工作時間很長又很累,所以很想在五點鐘準時離開。
「阿朗說他了解了,然後就把車開去修理廠。到了中午,他正要去吃午飯,打算吃完再回來等,這個時候,修車廠的技師卻把車鑰匙拿給他,跟他說車子已經修好了。」
「唉呀,十七歲少年郎、一台車,再加上五個小時的空檔,一看就不太妙。」阿瑟說。
「沒錯。於是阿朗開著車在城裡亂逛,最後看到了一家電影院,他就跑進去連看了兩部。阿朗看得太投入,完全忘了時間,一直到電影演完的那一刻——已經是晚上六點五分了。他匆匆忙忙開了車,衝到父親的辦公大樓去接他。阿朗的父親一個人站在那兒,等著兒子出現。
「阿朗急急跳出車外,連忙為自己的遲到道歉。『兒子啊,你到哪兒去了,我很擔心啊。到底怎麼啦?』
「都是那些笨得要死的修車工人,他們搞了大半天都找不出車子的毛病在哪兒,所以一直到剛剛才修好。他們一弄好我就馬上趕來了。
「阿朗的父親頓時沉默了下來。他沒有告訴兒子,因為擔心阿朗的安全,他在五點半已經打過電話給修車廠,也知道車子早就修好了。他知道兒子在說謊。你覺得他接下來會怎麼做?」
「痛扁他一頓。」
「我本來也是這樣想,不過,並沒有。」
「那,罰他禁足一個禮拜,然後不准他再開車。」
「不對。」
「要他一個月不能跟女朋友見面或講電話。」
「不對。」
「好啦,我放棄了。那他到底怎麼做?」
「阿朗的父親把車鑰匙交給他,然後說:『兒子啊,你把車開回家吧,我想走路回去。』」
「什麼?!」阿瑟大叫。
「阿朗的反應也跟你一樣。那一趟路有十五公里遠喔。不過你先別急,先聽聽這位父親是怎麼回答的,他說:『兒子啊,十七年的時間都沒有辦法讓你信任我,我想我一定是個很差勁的老爸。我要慢慢走回家,一路好好想想,怎麼樣才能做得更好,我也要請你原諒我這個差勁的爸爸。』」
「開玩笑吧?!阿朗的父親真的這樣做?還是他故意演場戲讓兒子有罪惡感?」
「阿朗的父親說完就走了。阿朗跳進車子裡,把車開到父親身旁,求他上車。父親拒絕了他,還是執意向前走,一邊說:『我不上車,兒子,你回去吧,回家去。』於是阿朗一整路都開車跟在父親旁邊,一直不斷求他上車,但是他父親也一直拒絕,所以,等到這對父子回到家,已經是將近五個半小時以後的事了,那時已經是晚上十一點半了。」
「真是不得了。接下來呢?」
「沒事。阿朗的父親一回到家就去睡了。所以我問阿朗,他從這個特別的經驗中學到了什麼,他的答案是:『從那時候起,我再也沒有對任何人說謊過。』」
「哇,沛辛先生,這真的很了不起耶。」
「的確是,我也從這個故事裡學到了很多東西。」
「啊,拜託你告訴我,沛辛先生。」
「我會跟你說的,不過,我想先聽聽你學到了什麼,還有,它們跟棉花糖理論有沒有關係?」
阿瑟反常的安靜了好幾分鐘。等他們快到目的地的時候,阿瑟開口了:
「碰到這種問題,最簡單的解決方法就是,處罰這個小孩子——破口大罵啦、威脅他啦或是揍他。如果我是那個爸爸,當時一定會覺得這麼做很痛快。但這就是逞一時之快吧,雖然教訓了小孩,卻很像吃棉花糖一樣,老爸發了火,小孩知道錯了,然後大家馬上就把這件事給忘了。不能否認的是,兒子開著車,有可能會做出其他更糟糕的事來,如果他老爸狠狠教訓他一頓,他可能會覺得自己已經受到懲罰了。也許他會覺得很愧疚,也許很怨恨,也或許很害怕,但是不管怎樣,這件事就會像一般青少年犯的其他錯誤一樣,很快就過去了。可是,就因為這位父親忍住了一時之氣——我實在不知道他哪來的自制力——對他兒子產生一輩子的影響。是不是這樣啊,沛辛先生?」
「沒有絕對是怎樣的,阿瑟,不過我同意你說的。這個故事很明白地告訴我們,不吃棉花糖需要多大的意志力,它同時也讓我們知道,如果能抗拒誘惑、專注在長遠的收穫上,對我們會有多大的影響。」
「那沛辛先生,你還學到了其他什麼呢?」
「我還學到了,我們沒辦法控制別人,也不能控制大多數事情的發生。但是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行為,而我們的行為會對其他人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其實,我們對一件事情的處理和反應,比那件事的本身還要重要。這樣一個例子讓我們感受到相當大的一種影響力——那就是,說服別人的力量。而說服別人的力量,就是成功的利器。」《先別急著吃棉花糖》
我們對一件事情的處理和反應,比那件事的本身還重要。
#喬辛.迪.波沙達(Joachim de Posada)
#愛倫.辛格(Ellen Singer)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