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人稱單數(讀書心得 #有雷

 
有如倒影與本尊不辨彼此。
 
書名很有意思,叫第二人稱「單數」。為什麼不是複數?因為書裡講的不是兩個人,而是一種文化,一種態度,一種想像,一種樣貌看似有別實則混沌交融的本質。
 
讀這本書讓我聯想到《想像的共同體》:想像塑造民族,而民族反映想像。無論是功成名就的律師,還是困頓求存的埃米爾,他們都處在同樣的掙扎裡:一邊是過去,一邊是未來。
 
小說的背景是以色列的城市,而這座城市裡居住著有如二等公民的阿拉伯人。他們為了擺脫貧困而前往以色列求學就業,卻逃離不了故鄉烙印在身上的種族記號:書裡的律師憑藉上流的物質武裝,埃米爾則寄託白人的模樣假冒──他們極力淡化、逃避、否定自己的出身,只為贏得生活的一席之地。
 
然而,他們最終成功了嗎?
還是這只是一齣自欺欺人的鬧劇?
 
作者自承這是部「用通俗劇形式包裝的諷刺小說」,他以通俗和懸疑引起讀者興趣,而本書在諷刺之外,更有悲哀。律師誤將同族的埃米爾當成假想敵,而令他一度心生安慰的卻是,至少妻子外遇的對象可能是個猶太人;埃米爾從事的本來是一份照顧植物人尤納坦的打工,而在竊取猶太人的死亡身分展開新生後,他終日惶惶不安,擔心被人識破阿拉伯人身份──直到律師找上門來質問他。
 
律師想知道的是妻子的外遇真相,可埃米爾訴說的卻是成為尤納坦的始末。
 
一個問句,兩種惴測。當這兩個阿拉伯人跨越作者精心安排的雙線敘事,第一次面對面交鋒,不論是外遇的紙條,還是身份的替換,對讀者來說似乎都不再重要了。書本之外的讀者早已知曉一切,唯一的期待只有巧合又必然的和解:律師找尋謎底的執著遇上埃米爾解放秘密後的釋然。
 
可是,這就是一切了嗎?
 
壞心眼的作者在結尾留給了讀者最愕然的驚鴻一瞥。那感覺就像最後的挑釁:怎麼樣?你看懂了嗎?還是,你自以為你看懂了?
 
 
#薩伊德.卡書亞(Sayed Kashu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房間裡的唐吉訶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