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星期五的書店(讀書心得 

 
在開始閱讀本書前,建議先讀完以下書單:
庄司薰《聽不見天鵝唱歌》
雷蒙・錢德勒《漫長的告別》
麥克・安迪《默默》
梨木香步《家守綺譚》
 
老實說,我不是很喜歡這本小說。雖然從封面折口的簡介發現本書和《企鵝鐵道失物招領課》 是同一位作者,但如此這般的意外遭遇卻沒也沒增加我的好感。
 
莫約四、五年前,我讀完還是新書的《企鵝鐵道失物招領課》。感想很簡單:一本不慍不火的書。既沒有特別好看的部分,也沒有特別難看的部分。事到如今,幾乎無法回憶起書裡的任何情節,只記得它是一本由小短篇構成的,和鐵道失物招領有關的小說。然後主角是一位擔任鐵道站長(?)的男性。
 
由於對作者沒有任何印象,《星期五的書店》是一本基於喜歡書店才選讀的書。此外,淡雅清新的封面也很賞心悅目(繪者是左萱)。
 
不過在實際讀完內容後,令人失望的地方有很多。除了人物形象單薄之外,每章的故事讀完,說好聽是清爽,說難聽是無味。我尤其不欣賞作者幾乎完全以「書」來鋪排情節的作法。
 
雖然一定會有人認為引用「書」來寫故事很厲害,或者認為「書」和情節互相映稱的結構很有深度,但對於那些沒看過小說裡所提到的「書」的讀書而言,這寫法簡直就是對他們的排擠。
 
就像朋友聊天的時候,對方一直說一些你根本不知道的名人逸事,而聽不懂來龍去脈的你只能裝出逢迎的笑容,假裝很樂在其中。偏偏這個朋友又從來不解釋前因後果,於是你覺得越來越無趣,根本加入不了話題。
 
這本書大概就是這種感覺。作者很不體貼,且過份將引用的書的內容當作每章情節的重點。因此,如果讀者沒看過作者在書裡提到書單,讀起來會十分地感到格格不入(大概就跟現在的我一樣)。
 
在這之前,我其實是有讀過《漫長的告別》 的。然而由於每個人看書的重點都不一樣,加上讀過的書也會隨著時間過去而變得印象淡薄,所以在《星期五的書店》裡提及的《漫長的告別》的情節和結尾部分,我基本上已沒有印象。完全抓不到重點。
 
這或許可歸咎於我讀的書太少。
可是對一個讀者來說,「為了讀某本書而必須要先去讀另一本書」的這種狀況其實很有壓力。我非常不喜歡這種「不得不」所帶來的半強迫感。(如果是續集之類的,另當別論。而且我覺得續集也不算是另外一本書,而是把同一本書分裝XD)
 
因此,就算本書其實沒有難看到哪去,但它不會是我會向別人推薦的書。
 
話雖如此,書裡說「金曜堂」(金曜在日文的意思指的是星期五)是一家可以讓人找到想看的書的書店,這個發想其實滿棒/夢幻的。這種書店在現實裡根本不可能存在。只可惜作者下筆之後把這個想法寫得很吊書袋,引不起我的共鳴。讀完其實頗失望。
 
 
#名取佐和子

  

譯註滿用心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房間裡的唐吉訶德 的頭像
    房間裡的唐吉訶德

    人生最痛苦的不是失敗,而是我本可以。

    房間裡的唐吉訶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