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喚醒你與生俱來的數學力(讀書心得 

對文組來說
這本書看一遍好像不太夠。

本書結合了心靈激勵與理論說服,尤其是開頭用「閱讀測驗」示範「數學邏輯其實隱藏在文字章句中」,應該能大大提升文組人的興趣與自信。畢竟,並不是所有文組人都排斥數學(例如我),只是常常被數學挫折而已(又是我)。

雖然讀完本書數學大概也不會一下子變好(笑

在書裡,作者先是指出算術(計算能力)和數學(思考能力)的不同,然後列出了數理思維的七大面向:整理(積和與分類)、順序概念(邏輯與集合)、轉換(因果與函數)、抽象化(公式與圖論)、具體化(演繹與歸納)、逆向思考(命題與條件)、數學美感(樂理應用)。

即便書裡並沒有教人怎麼考試答題,但作者從生活中講述觀念的應用,並結合數學課本上的單元,讀起來既切合題旨,又十分新穎有趣。再加上作者的文筆流暢,不管是說明還是舉例,都相當簡單明快,大大扭轉了數學艱深難懂的印象。

除此之外,我認為作者最厲害的地方是,他創造了一種看待數學的新角度,又或者說是一種詮釋數學的新方法。諸如:「積(乘法)提供的資訊量比和(加法)還多」、「函數就是一個把原因變換成結果的盒子(從已知推測未知)」等等,論述通透直指本質,會讓人不由自主地發出「原來還能這麼想」的感嘆。

書裡「順序概念」和「逆向思考」梳理了我以前讀書常常搞不懂的充分(範圍小)必要(範圍大)條件關係,「由小而大為真,由大而小為假」的命題證明在結合實例後變得比較好懂。真不知道為啥以前數學老師都教得像死背硬記的繞口令。

至於「抽象化」和「具體化」讀完更讓我感覺自己好像走上了真理的大道。不止是化繁為簡的公式化精神,孤陋寡聞的我第一次從柯尼斯堡7橋問題學到「不可一筆畫完的奇點(有去無回)」和「可以一筆畫完的偶點(有去有回)」,然後又從一頁數學題完全弄懂演繹法(從全體的理論推導至個別的情況)和歸納法(從個別的情況推導出全體的理論)的差異。

這是一本值得推薦,非常有啟發性的書。
更難能可貴的是,它一點也不厚(笑

 

#永野裕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房間裡的唐吉訶德 的頭像
    房間裡的唐吉訶德

    人生最痛苦的不是失敗,而是我本可以。

    房間裡的唐吉訶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