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讀書心得

當走投無路的時候。

或許每個作者在寫作前,多少都會預先設想小說接下來的走向;但對於小說人物而言,他們的未來卻常常是不可預知的,甚至充滿不知何往的茫然。《人》就是這樣的一本小說。自父母雙亡的瞬間起,從大學休學的柏木聖輔便脫離了人生的軌道。

雖然「世界很大」是事實,但聽在乍然失去容身之處的人耳中,終究只有恐慌而已。
就像在宇宙裡突然失去了固定繩和防護衣,誰還有心思欣賞星辰。

  我坐在校園的長椅上,哭了大約二十分鐘。當我恢復了冷靜之後,我抬起頭,以智慧型手機搜尋鳥取大學前站的列車時刻表。
  大哭一場之後馬上拿起手機搜尋,或許有些人會覺得我很無情,但人生不就是這麼回事嗎?
  人生不是戲劇,不論遇上任何事,都還是有接下來的日子要過。《人》

無情的不是人,而是時間。就算怎麼悲傷難過,還是得打起精神,面對步步緊逼的日常生活。即便人生失去方向,情緒跌落谷底,前途黯淡無光,肚子還是會可悲地感到飢餓,而且對自我存在意義的拷問也不會終止:該做什麼?要去哪裡?接下來怎麼辦?

這種彷彿身不由己的絕望,時常令我懷疑人是否真的擁有決定命運的自由意志,又或者,只是受環境制約而被迫做出反應的狗。就像是帕夫洛夫那個著名實驗。從時間的角度來看,流著口水的狗和掙扎求存的人似乎也沒什麼不同。

小說裡,陷入困境的柏木聖輔一方面清楚自己應該好好振作,一方面卻又因為難以承受處境的驟變而忍不住隨波逐流。直到某天,他果斷地抓住了一個平凡而微小的契機。

  一踏進商店街,我就忍不住被油炸食物吸引,甚至還說出了「我想在這裡工作」這種話。
  當然熱騰騰的絞肉排的魅力並非唯一的理由,田野倉與我的對話,或許對我的影響更大。
  沒錯,我已不知道有多少日子沒有與人對話了。仔細想想,在鳥取大學的學生餐廳裡,與尾藤的交談,或許是我最後一次與他人對話。
  不想說話時,可以不必跟任何人說話。所謂的孤獨,不就是這麼回事嗎?
  最近我只會在一種情況下開口說話,那就是我是付錢的客人。除了「啊,請給我筷子」及「我要的不是特製肉包,是比較便宜的傳統肉包」之外,我不再需要與任何人對話。
  這是多麼可怕的現象,可怕到讓我必須逼迫自己變得積極一點。《人》

這是小說最重要的轉捩點,或許也是唯一的轉捩點。正如同溺水的人會本能地抓住身邊的東西,不假思索的脫口話語往往反映最深層的需要。因為與「人」對話,聖輔開始在熟食店開始工作,並從而結識了更多的人,例如偷懶隨性的前輩映樹,細心可靠的店老闆督次。此外,在偶然與過去的高中同學青葉重逢之後,聖輔意外擁有了可以訴說故鄉和過往的對象。

比起有目的地的旅行,人生或許更像在途中。本書給我這樣的感覺。而對我來說,其實有意識地決定目標是件很難又很天才的事,常常只能事後從蛛絲馬跡中找到解釋。雖然小說的敘事相當平淡簡單,也沒有強烈的治癒感,不過我滿認同作者說的:「或許有些作品以結果來看,似乎有著起承轉合,但我並不認為這是需要刻意追求的。因為在實際的人生中,也不會有起承轉合。」

 
不知結果的結尾也很人生。所需的只是踏出一步的勇氣。
 
#小野寺史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房間裡的唐吉訶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